“到農村去、到基層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他們的滿腔熱情,“投身基層、服務人民、報效祖國、奉獻青春”是他們響亮的諾言,他們共用著同一個名字“大學生村官”。
近來一封習近平復信山東大學生村官張廣秀讓他們倍感鼓舞與溫暖,也更堅定了他們扎根基層,服務農村的信念。而信中的張廣秀更是無數大學生村官的好前輩、好榜樣,曾患急性白血病的她,一本“病中日記”解開了很多人對村官的誤會,一句“病好了,我還回去做村官”讓更多人重新認識了村官,一封習主席的回信也讓許多人關注起了這些在農村基層服務的大學生村官。
對村官這個名字,有的人會疑惑“這些人是去做什么的?”,有的人質疑“到了田間炕頭能呆得住嗎?”這一次張廣秀扎根基層書寫無悔青春的事跡就是最好回答,她的實際行動印證了來到農村,走進基層,服務農民的堅定誓言,她也更是全中國土地上數十萬大學生村官的代表。
大學生村官這個身份也許并不是那么耀眼奪目,做的工作也不是造就豐功偉績,可正是他們這一份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樸質情感、“熱愛農村、服務農村”的真心付出,“為祖國農村建設增光添彩”的無悔奉獻,才把更多的活力、更好的知識帶到了最需要人才的地方—農村。
每年都會有一批又一批的大學生脫下學士服,拿起鐮刀鋤,從象牙塔來到大農村,走進基層、服務群眾,在農村的廣闊天地里鍛煉成長,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他們收獲的是與農民群眾情比金堅的深厚感情,是樸實真理與精神財富,是農村基層的歡迎和農民群眾的贊譽,更有了群眾的好經驗、好作風、好品德。
選擇了農村的大學生村官,是帶頭表率的先鋒軍,是深入基層、緊密聯系群眾的骨干后備力量,是農村田地上忠誠守衛者與建設者,他們直面農民的期盼,響應時代的號召,踐行黨對當代大學生的殷切期望,到農村去,到基層去,到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他們青春是無悔的,他們的人生是無比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