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泗洪縣224名大學生村官,在一次征文中有54名因抄襲被亮“黃牌”,這給養成教育敲響了警鐘。
224名大學生村官,54名被亮“黃牌”警告。日前,江蘇省泗洪縣委組織部對54名大學生村官違反《泗洪縣大學生村官管理辦法》的行為進行了內部通報。
事情緣起于4月中旬該縣組織的大學生村官“我心中的群眾觀”主題征文活動,縣委組織部分管領導發現,224篇征文中,有54篇存在抄襲。縣委組織部決定給予這54名大學生村官“黃牌警告”:實行誡勉談話一次,如再有類似情況發生,將取消其2014年年度考核評優資格。
這件事情迅速引起輿論圍觀。泗洪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稱,給出“黃牌”警告是告誡大學生村官“勿以惡小而為之”。縣委組織部今后還將對工作日午間飲酒等嚴重違反管理辦法的大學生村官亮“紅牌”,被亮“紅牌”的當年年度考核定為“不合格”,情節特別嚴重的,將予以解聘。
大學生村官抄襲的背后,除了工作繁忙的無奈之外,更多的是長期以來養成的不良習慣。如今,部分學生從進入大學開始,就有了抄作業、抄論文的不良習慣。原因何在?有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的學生普遍有僥幸心理,認為“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學生害怕自己失敗,又希望勝過別人,自己的能力又沒有達到相應水平,這使很多學生想投機取巧,不勞而獲。
又是什么助長了學生的僥幸心理?有學生說:“有的老師既要教本科生又要帶研究生,每學期都收到不少論文,沒有時間一篇篇認真看。并且,現在不少老師更專注于自己的學術研究,無心教課,學生學得怎么樣,他們根本不關心。還有的老師"雜事"太多,在學校里連人影都找不到。”所以,高校教師其實不是不知道學生論文存在抄襲,只是懶得管,對學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慢慢地,學生也習以為常,學會了見風使舵,估算著哪位老師忙就抄一篇敷衍了事。由此,學生抄襲之風的形成,高校教師也脫不了干系。高校教師應從自身做起,首先自己遵守學術道德,并更認真、更投入地評判學生的學習,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在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享受著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大學生村官被亮牌也再次提醒我們:不是所有專業的學生都適合用論文來衡量成才與否,學校應首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