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3月份中央部署實施大學生村官計劃以來,截止2013年底,全國累計選聘41萬名大學生到村任職,目前在崗22萬多名。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張廣秀的回信中寫到,“希望大學生村官熱愛基層、扎根基層、增長見識,促農村發展,讓農民受益,讓青春無悔”。其實包括大學生村官在內的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一個中國夢,懷揣夢想,奮勇前行,讓青春無悔、讓青春有為。(中國青年網)
選拔優秀大學生到農村擔任村官,促進了農村干部隊伍優化,有效地推動了人才資源向農村的流動和傾斜,彌補了一些村干部年齡偏大、文化較低、觀念陳舊的缺陷。大學生村官為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增添了新鮮血液,為農村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部分大學生村官想通過兩年或者三年的努力工作先贏得兩三年的基層工作經驗,再利用大學生村官這個“朝陽崗位”作為日后調離和升遷的跳板。抱有這樣想法的人到村任職之后,熱衷公務員復習備考,對待村里工作被動應付,浮在水面,沉不下身子,更談不上一頭扎進田間地頭、與農民打成一片,這大大降低了廣大農民百姓對大學生村官的期望。
當然,擺在組織和每名大學生村官面前的一個不爭事實是大學生村官屬于編外人員,屬于人們口中的“臨時工”,部分大學生村官對編制比較看重,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學生想通過幾年在農村工作的機會熟悉基層、積累經驗,進而進一步走上公務員的崗位,為更好地服務農村建設、國家發展做好鋪墊,這也無可厚非,這本身也是大學生村官服務期滿后,國家鼓勵的幾條出路之一。
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張廣秀的回信中寫到,“希望大學生村官熱愛基層、扎根基層、增長見識,促農村發展,讓農民受益,讓青春無悔”,大學生村官不應辜負國家和人民的期望。對于當代大學生村官來說,現在的崗位就是他們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是他們一生中難得的出彩機會。
我國農村經濟文化相比城市落后,是我國接下來長期發展的重點,黨和國家高度關注農村的發展,大學生村官選拔計劃就是為農村發展量身打造的一計良策。大學生村官要在農村崗位上,要“沉得下、待得住、干得好、擔得起”,真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中流砥柱,盡情施展個人才華,在農村用青春和奮斗書寫一份滿意的人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