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主任助理的小村官,當然要盡心盡力為村民辦實事。來到基層,沉下身子,開始起小村官的擔當:有村民來咨詢社保問題的;有大媽想學習網購,幫忙注冊的;家里有孩子要考大學,問個建議的;家里孩子功課不會做,拉過來輔導功課的;村里舞蹈隊要選購舞蹈服裝來咨詢意見的……此時的小村官,儼然成為了村里大爺大媽們的“咨詢顧問”、解決問題的“小能手”。在他們眼中,我們小村官,是大學生,還是研究生,知識多、見識廣、方法新,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上任三個月以來,就是通過諸多的小事,我逐漸和村里的人熟絡起來,得到了村民和村委會的認可,并開始承擔更多的工作。(10月15日 中國青年網)
當前,所謂“為官不易”的話題常被人提及,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更是經常聽到周邊同事談及“為官不易,為村官更難”的論調。
細細想來,“為村官不易”無非是基于以下幾種原因:一是融入角色難。大學生村官從學校直接步入農村,從學生轉變為村干部,面臨語言不通、村情民情不明、工作經驗缺乏、辦事能力不足等諸多問題,著手農村工作,不知從何處下手,往往事倍功半,有時甚至是好心辦了壞事。二是身體勞累。農村工作條件差,村民瑣事繁雜,有本職工作情況下兼職農業相關的創業更是要經歷長時間身心考驗;三是精神疲憊。大學生村官系“村級組織特設崗位”人員,系非公務員身份,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村“兩委”成員,身份尷尬,對于職業定位沒有歸屬感;遠離家人、故友,容易產生孤獨感;在農村工作,短時間內很難說能事事干得出色,頻頻遇到挫折時難免會感到自卑無奈也是在情理之中;加上村官政策不健全,扎根基層、考上公務員都不容易,未來職業前景不明朗也多少會給個人帶來壓力。四是待遇低。大學生村官的待遇普遍偏低,而現在的大學生村官,又多數處于談婚論嫁的時期,面臨著結婚、買房子等諸多支出不足而帶來的現實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