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要在農村廣闊天地里成長成才,有所作為,真正實現人生價值,關鍵是需常修“三心”。
一需修好“進取心”。魯迅先生說過:“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從校園到農村基層,大學生村官一般都躊躇滿志,渴望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一展才華、建功立業。但一旦遠離都市,遠離父母,面對偏遠的鄉村、簡陋的環境、陌生的群眾,以及形形色色的困難和問題,一般都會猶豫和退縮,產生一些心理波動。這是人之常情,關鍵是要正確定位,調整心態,常問自己為什么到農村來?到農村來是干事創業、尋找夢想的,而不是享清福、混日子的,要為自己的選擇而努力,為自己的未來而奮斗。工作不熟悉,應主動向領導和同事請教;情況不了解,需深入群眾中不恥下問,主動與村民交友談心。要盡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融入新的工作崗位,通過邊干邊學,點滴積累,不斷創新和進取,增長知識和才干,樹立良好的大學生村官形象,改變群眾和社區干部對自己的認識。
二需修好“責任心”。責任心就是心中裝著群眾、裝著黨的事業,保質保量完成自己該做的工作。隨著工作的深入,要漸漸明白群眾工作無小事的道理。工作在基層第一線,每一件小事都關系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每一名干部都代表著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農村基層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工作千頭萬緒,而且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在這樣的環境和形勢下,作為大學生村官,就需要懷著高度的責任感投身到工作中,發揮自身優勢,不畏艱苦,認真、細致、盡心盡責地做好各項工作;并且理清思路、明確方向,擔當起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責任。要時刻把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放在心上,盡量滿足群眾的合理訴求,特別是要保障好村民在新農合、新農保、低保五保等惠農政策上的合法權益,使黨的政策和路線、方針及部署在農村基層得到貫徹和落實。
三需修好“平常心”。古人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作為大學生村官,必須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放下架子,始終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工作,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全心為民、樂于奉獻,用真心贏得老百姓的愛戴和擁護。農村的老百姓最樸實、最重實效,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要有“村民”意識,學會做“農家人”、吃“農家飯”、講“農家話”、干“農家活”、辦“農家事”、解“農家難”、交“農家友”,自覺與群眾打成一片。對鄉村干部、社區群眾要心懷尊重,說話要有禮貌,謙恭待人,謹慎行事,甘當群眾小學生。開展群眾工作、處理問題要講求信用,秉公持正。人敬人高,以平常心對待群眾,老百姓看你就不平常;以平常心直面人生,才能腳踏實地走好人生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