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曾向大學生村官說:“做實際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眾工作和解決問題能力,也就是適應社會能力。”情商不是狹隘的處理人際關系,而是強調人的理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是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挫等方面的品質。高情商者善于控制情緒、保持冷靜,能夠及時化解和排除不良情緒,保持胸懷豁達、心理健康的良好狀態。
村官需要高情商,是由村官的工作、生活、心理現狀決定的:工作上,在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面對做好群眾發動工作,讓大家放棄眼前小利,支持長遠發展的難題,需要忍住年輕氣盛的沖動,理智的和村民交流;生活上,隨著到村任職的新鮮勁兒消失,農村相對落后的生活條件,和背井離鄉逐漸凸顯的婚戀難題,成為村官難以逃避的現實問題;心理上,初入職場的豪情壯志,在“張家長李家短”、征地報表、植樹衛生等“小事兒”中逐漸消磨,特別是聽聞許多同齡人創業成功的故事,面對服務期滿后的“前途未卜”,有些村官甚至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這些問題都需要村官梳理主動提高情商的意識,察覺自己的情緒對言行的影響,正確評估自己的資質、能力與局限,相信自己的價值和能力。
通過培養“高情商”助力“好村官”的成長,首先是要培養面對群眾的同理心。群眾暫時不能理解工作政策的時候,要站在群眾的角度設身處地的考慮他們的接受能力和情感羈絆,不能簡單粗暴的把所有“不配合”歸因為素質覺悟低下,要懂得傾聽溝通,找準問題癥結,宣傳政策方針,團結凝聚力量,把大家擰成一股繩,形成推進發展的合力;其次是要培養面對困難的必勝心。農村發展滯后、條件艱苦是客觀存在的,但正是這種客觀存在決定了村官工作的意義、村官存在的價值,困難是暫時的,落后是暫時的,大學生村官要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帶領群眾走出這種困境,實現城鄉一體化,讓人民群眾都過上文明現代、豐富多彩的生活。最后是培養面對選擇的自信心。人生的道路有千萬條,正確的人生道路都會在一個“制高點”匯合,無論是選擇創業經商,還是到村任職,我相信有志青年的最終志向都是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增磚添瓦。每條路都有自己的艱險,有需要邁的坎兒、需要過的溝,每條路也都有獨特的風景,或是沿途盛放的鮮花,或是峭壁巍峨的險峰,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并堅持走下去,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