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是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也是黨政機關培養和儲備來自工農一線后備人才的重要來源。大學生“村官”的成長進步,離不開基本功的錘煉。筆者認為,作為大學生“村官”,只有潛心練好“聽、說、看、寫、做”五功,爭做“愛聽、愿說、會看、能寫、善做”的優秀年輕干部,才有可能取得政治上的進步和事業上的成功。
練好“聽功”。古人鄭板橋有言:“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人間疾苦聲。”能否練好“聽功”,是衡量大學生“村官”黨性修養高下、政治素質優劣和思想理論水平高低的一把尺子。大學生“村官”思維敏銳、精力充沛、創造力強,但閱歷尚淺、實踐欠缺、磨練不夠,在復雜多變的形勢面前缺乏應對經驗和應變能力,容易產生脫離群眾的不良傾向,這些都成為困擾大學生“村官”的“成長盲區”。對于閱歷尚淺的大學生“村官”來講,要真心實意拜人民群眾為師,甘當小學生,在基層實踐中磨礪成才。首先,大學生“村官”要善于傾聽群眾呼聲。作為大學生“村官”,能夠虛心傾聽群眾的呼聲是一個起碼的基本功。大學生“村官”要放低姿態主動融入群眾,零距離聽取群眾批評話、揭短話、反映實際問題的話,盡快褪去身上的“書生氣”,沾上基層的“泥土味”。其次,大學生“村官”要善于聽取來自各方面的不同聲音,多做換位思考。俗話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應當經常同別人交換意見,尤其是多傾聽不同意見和反面意見,不能偏聽、偏信,要聽得進逆耳忠言,容得下尖銳批評,樂于聽真心實話,做到聞過則喜、虛心采納。再次,大學生“村官”要練就一雙兼聽褒貶的“順風耳”。大學生“村官”社會閱歷淺,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避免會廣泛接觸社會上各類人員,但在接觸中一定要學會善聽賢言、忠言、諍言,不納讒言、謊言、惑言。
練好“說功”。古人云:“一言之辯,重于九鼎至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雄師。”西方社會更把舌頭、金錢和電腦看作現代三大武器,可見大學生“村官”有一副好口才十分重要。大學生“村官”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言辭來布置工作,可以振奮士氣、鼓舞人心。話說好了,耳朵聽得順,心里想得通;話說擰了,熱心變涼心,好事變壞事。大學生“村官”與領導、同事和群眾打交道,一張好“嘴”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大學生“村官”要“敢說”。大學生“村官”大多具備高水平、高素質、高學歷,但社會閱歷有限、工作經驗不足、與基層群眾打交道能力欠缺,難免出現“與新社會群體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群眾說話,說不下去;與青年人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同志說話,說不到一起去”的失語狀況。因此,大學生“村官”要有責任和擔當,盡快補齊短板,敢說真話,多說多練,與各種群體交朋友,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其次,大學生“村官”要“能說”。能說才能有效地溝通。在宣傳黨的政策、布置日常工作、消除群眾困惑、化解各類矛盾等工作中,能說是大學生“村官”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功。因此,大學生“村官”必須在基層實踐中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學會與各種群體交流的溝通技巧,注意說話的態度、方式、言辭等,善于利用各種新技術、新手段與新媒體進行溝通。再次,大學生“村官”要“會說”。能說話不代表會說話。講好話、做好報告,是大學生“村官”品德、素質、智慧、學識、水平的綜合體現。大學生“村官”要講究語言藝術和說話技巧,多運用群眾語言,力戒官話、套話、假話、大話、空話,大膽說真話、敞開說直話、善用通俗話、多講家常話、會說當地話,做到講原則理直氣壯,講問題曉之以理,講道理動之以情。
練好“看功”。古人云:“知人知面不知心。”透過現象看本質,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礎。大學生“村官”大多是出了家門進校門、出了校門進機關門的“三門”干部,缺乏基層和艱苦復雜環境的歷練,看待和處理問題往往不夠成熟。因此,大學生“村官”要潛心練好“看功”,培養看問題入木三分的工作本領。首先,大學生“村官”要練就一雙辨真假、識優劣的“火眼金睛”。大學生“村官”要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善于通過問題找根源,做到見微知著,窺斑見豹,不斷增強在重大考驗面前的政治定力,在是非面前的辨別能力,在誘惑面前的自控能力,在警示面前的自省能力。其次,大學生“村官”要練就一雙眺望致富路、遠觀康莊道的“千里眼”。眼界廣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狹者其作為必小。寬廣的眼界是大學生“村官”創造性開展工作的必備條件,唯有見識多、眼界寬廣,才能夠以長遠的眼光為引導基層群眾脫貧致富做出正確的決策。再次,大學生“村官”要練就一雙精確識人的“慧眼”。韓愈說:“孟軻分正邪,眸子看瞭眊”,就是從眼睛來判斷人之善惡。大學生“村官”社會閱歷淺,在基層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避免會廣泛接觸社會上各類人員,在接觸中一定要時刻保持清醒堅定的政治頭腦,練就一雙精確識人的“慧眼”,純潔社交圈,凈化生活圈,規矩工作圈,管住活動圈。
練好“寫功”。寫作基本功是大學生“村官”的看家本領,沒有這個本領,大學生“村官”是沒有發展潛力和上升空間的。正如培根所說:“讀書可以培養一個完人,談話可以訓練一個敏捷的人,而寫作則可造就一個準確的人。”大學生“村官”大多缺乏寫作經驗,要想成為寫作的“行家里手”,練就一副“筆桿子”,必須下大力氣、花苦功夫練好“寫功”。首先,大學生“村官”要端正寫作動機。大學生“村官”要有想寫作的主觀愿望,深刻認識到寫作能力是一項重要的競爭資本,深入到寫作中去,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在遣詞造句中逐漸培養寫作的激情。其次,大學生“村官”要注重寫作的平常積累。古人云:“腦存語庫,文章才能生輝”。寫作能力的提高需要金字塔式的日積月累。大學生“村官”理論知識有余,工作經驗欠缺,因此,要把基層現實生活作為寫作的動力和源泉,認真從“豆腐塊”文章開始,虛心向領導、同事和群眾學習請教,在字斟句酌中逐漸做到“筆下生花”。再次,大學生“村官”要有“提筆能寫”的能力。“搜索—復制—粘貼—整理—成文”的文字快餐模式只會貽誤大學生“村官”的成長時機。大學生“村官”要培養較強的寫作功底和綜合處理文字信息的能力,做到“坐下來能寫”,就必須通過經常性的練筆,主動撰寫高價值、有實踐指導意義的調研報告,不斷增厚寫作功底,做到文章能出彩,材料夠詳實,方案能可行。
練好“做功”。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形式主義的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正如鄧小平所講:“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習近平也指出:“越是有培養前途的年輕干部,越要放到艱苦環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發展的第一線去,讓他們在實踐鍛煉中增強黨性、改進作風、磨練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長才干。”大學生“村官”正處在人生成長和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要勇挑重擔,勤于實踐,重在落實,以求真的態度做踏實的功夫,認真練好“做功”。首先,大學生“村官”要永葆“想干事”的工作激情。習近平強調:“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大學生“村官”要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對待工作要有“鐵肩擔道義”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實踐鍛煉中打牢思想根基、補足精神之“鈣”、增強政治定力。其次,大學生“村官”要多“墩墩苗”。基層實踐是大學生“村官”成長進步的大課堂。大學生“村官”要多接地氣,主動到基層一線和艱苦地區經風雨見世面,在急難險重任務中鍛煉提高,用實際行動贏得干部群眾的信任,爭做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再次,大學生“村官”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務實是成事之本,也是大學生“村官”獲得成功之本。大學生“村官”不僅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更要有為人民服務的真實本領。大學生“村官”要在基層實踐中不斷積累各方面經驗和專業知識,增強工作能力和才干,多做基層群眾急需和群眾受益的事,本著“晴天一身塵,雨天一身泥”的吃苦精神,錘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敬業品質,積極投身到為人民服務的偉大實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