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各地農村“兩委”班子紛紛組織召開村民大會,向全體父老鄉親做出公開承諾,大會的形式可謂是多種多樣,舞龍舞獅、耍旱船、扭秧歌……承諾的內容更是貼近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筑路、修渠、建健身廣場……而今年恰逢是新一屆“兩委”成員履新后的第一次公開承諾大會,村干部們個個“登臺亮相”,大談“施政方針”,臺上承諾的鄭重其事,臺下聽得認真仔細。
近些年來,農村“兩委”公開承諾活動成了村民們參與村內自治的重要方式,村“兩委”的承諾要得到群眾的認可,內容就要做到群眾的心坎里,公開承諾就是老百姓給村干部們的“任務書”,村干部們只有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才能把“任務書”變成實實在在的“成績單”。
一是要權為民所用。村干部不是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者,卻是最基本的執行者,手中的權力和村里的每個村民息息相關。“治大國如烹小鮮”,治一村更應謹慎用權,村干部都是村民直接選舉產生的,權力直接來自于村民,就要替群眾把權力用好管好。“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權力是否用到群眾需要的地方,不是自我感覺良好就好,要看群眾滿不滿意,百姓認不認可。農民是最樸實的群體,農村工作要的就是一個“實”字,哪個干部修了幾條路,挖了幾條溝,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嘴上說說不干實事,表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甚至以權謀私、假公濟私,這樣的干部既做不出成就,群眾也是深惡痛絕。小崗村的第一書記沈浩之所以得到百姓的愛戴,就是因為他用權為民,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用權理性而不任性。
二是要情為民所系。過去有種說法稱干部為“父母官”,而村干部更應該視百姓群眾為自己的衣食父母,把老百姓當成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樣對待,俯首甘為孺子牛。黨的群眾路線要求我們廣大黨員干部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而廣大的農村黨員干部正是工作在最廣闊基層群眾中的骨干和中堅力量,最了解群眾疾苦的人,莫過于最深入群眾的人,帶著感情和群眾交心,拿出真情為群眾操心,飽含熱情對群眾熱心,做群眾的貼心人。
三是要利為民所謀。做干部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自己究竟為了誰,依靠誰。得民心者的天下,拿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干勁兒,把群眾的需要當做自己的需要,把群眾的訴求當做自己的訴求,把群眾的滿意當做自己的滿意,“功崇惟志,業廣惟勤,”農村雖在基層,卻是和老百姓在一起的廣闊天地,樹立起建設新農村的志向,在廣袤的農村田野上大干一場,做群眾致富的領路人。
承諾是任務,是責任,是擔當。農村“兩委”干部不僅要敢于承諾,更要負起責任,一心一意為群眾服務,為百姓辦事,村干部不是什么大官,卻是群眾信得過、靠得住的一根根頂梁柱,農村穩定和諧,國家則國泰民安。(作者為山東省博興縣呂藝鎮興和村主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