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整合社會資金,通過“大學生村官+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村官創業園+農戶”模式,對荒山、貧瘠地集中進行土壤改良,并引進耐薄脊、易管理、效益高的優良枇杷品種進行種植,在對土地進行生態修復的同時,幫助村民增收致富。眼下,昔日的“荒山”已經成為了當地農民增收的“金山”,農民錢包鼓了,心情也樂了。(新華網 5月29日)
瀘州市納溪區的大學生村官以實際行動證明了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工作的價值,這是值得我們所有大學生村官學習的。大學生村官在農村促進經濟發展是大學生村官到農村服務的重要目的,在通過服務農村過程中增長自己的才干也是大學生村官到農村工作重要目的。那么大學生村官在農村要如何在“荒山”變“金山”中“淘金”呢?
要“淘金”,就是要提高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相對于村中的其他同事而言,大學生村官一般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而這正是農村工作所需要的。在實際工作中,要善于思考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當好領導的好參謀,好助手,提高農村工作的科學化水平,促進農村發展。
要“淘金”,還要提高自己不斷學習新知識的本事。邁出校園來到農村并不意味著學習階段的終結,相反,農村廣闊的天地更是一片充滿實踐知識的海洋。相比于校園里的照本宣科,農村的知識豐富生動,自己在工作中應該不斷總結反思,虛心向領導、同事、村民學習,補齊知識短板,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要“淘金”,最終要提高服務村民的本事。所謂“上邊千條線,下邊一根針”,黨和政府針對農村的政策最終都要由基層一線的工作者去落實,基層工作的進退騰挪都直接關系村民的切身利益,只有扎實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在工作中辦好村民交代的事,讓黨的惠農政策落地生根,造福村民。
“梅花香自苦寒來”,農村是大學生村官磨利的戰場,更是大學生村官“淘金”的寶地,但這都需要認真的學習,艱苦的努力,只有在農村“荒山”變“金山”辛勤工作中,才能淘到“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