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在抗洪中犧牲并被媒體報道,羅州仁青恐怕不會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在那個連水泥路都不通的高原鄉村,他已經默默工作了5年。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在一個不通水泥公路、沒有手機信號、更沒有WiFi的地方工作了5年,需要什么樣的毅力?
毫無疑問,在大多數人眼里,大學生村官羅州仁青工作的地方,很難滿足當代年輕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但是羅州仁青堅持下來了。駐守在遠離都市繁華的落后鄉村,他沒有抱怨,只是一點一滴地履行作為村官的職責。
因為他的這種工作狀態,茸安鄉黨委書記楊曉飛評價他是“老實人”。正因為他老老實實地對待工作,老百姓遇到事情都希望找他辦。他還懷著一顆善心,讓工作充滿了人情味。
他沒有什么豪言壯語,只有默默無聞的堅守。當然,從他和同事的交流中,我們能感受到羅州仁青對工作還有更高的追求。在年輕同事感到懈怠的時候,他能傳遞一種樸素的正能量。
“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同事對他的評價,道出了羅州仁青身上所蘊藏的職業精神。
羅州仁青殉職了,在艱苦地區,還有很多像羅州仁青這樣的年輕基層干部。正如楊曉飛所說的,基層工作就是靠這些年輕基層干部撐起來的。雖然媒體的聚光燈沒有照在他們身上,但我們不能忽略這個群體,應該為他們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