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作為新時期大學生村官,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在基層艱苦環境中磨礪品格、錘煉意志;必須充分融入農村,在農村廣闊天地中增長才干、成長成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農村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強化“融入”意識,找準“結合點”。大學生村官從繁華的城市和純粹的校園,到閉塞的鄉村和復雜的社會,面對基層信息閉塞、物質生活貧乏、精神生活單調、工作壓力較大的實際狀況,在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式碰撞中,必須首先強化“融入”意識。要堅定理想信念,找準理想與現實的“結合點”,主動融入當地的生產生活,沉下身、扎下根、安下心,逐步實現由理想憧憬向務實惠民的轉變。要定位準確,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和文化優勢積極向農民傳授技術,多做一些進村入戶為群眾服務的工作,用自己扎實的作風和能力,力所能及地為村里辦實事,真正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中發揮作用、施展才華。
強化“服務”意識,把握“著力點”。民心所向就是工作方向,民生所指就是工作要求。在矛盾比較突出、工作比較復雜的農村,必須始終強化服務意識和民本情懷,為群眾提供貼心、快捷的服務。要牢固樹立“崗位就是責任、責任創造成就”的理念,在實踐中錘煉作風,在工作中積累經驗。要少一點“指點江山”,多一點“望、聞、問、切”,堅持多看、多聽、多問、多思、多干。要深入村組,走進農戶家中,掌握本村兩委班子構成、村集體經濟、主導產業、群眾生活等實際情況,做到村情戶情“一口清”。要因地、因時、因事、因人而異地開展工作,努力把工作做實、做細、做深、做好。要敏于感受基層干部群眾豐富的工作經驗,放下架子,不恥下問,不懶、不閑、不散,多寫、多練、多干,多想點子,多提建議,在實踐中鍛煉自己,不斷提高實際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實現就業和創業的“互促共贏”。
強化“責任”意識,發掘“閃光點”。責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大學生村官要將農村工作當成一項事業來追求,切實提高責任意識、使命意識,敢于負責、敢于擔當,扎實工作,努力把所學知識轉化為引導農村更新觀念、推動農村發展進步的能力。要多溝通,多交流,多聽取村組干部、農村“賢能”、困難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讓他們感知到自己的真心和熱情,學會用老百姓容易接受的語言和方法來解決農村問題。要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多登群眾門、多談農家事,設身處地為農民著想,不斷夯實各項工作的群眾基礎。要自覺擺正位置,主動為村“兩委”當好參謀和助手,與其他干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尊重,在工作上成為好伙伴、生活中成為好朋友。
強化“目標”意識,緊扣“切入點”。作為剛剛跨出大學校門的知識青年,到基層農村一線工作,是一種難得的人生經歷和寶貴財富。要把農村當作“大課堂”、“大熔爐”,在基層實踐中接受教育、經受鍛煉,培養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百折不撓的精神,堅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砥礪積極奉獻社會的高尚品格。要貼船下篙、腳踏實地,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把全部的激情和智慧投入到創業富民的實踐中去,在學習中實現人生價值、在實踐中升華人生境界。(作者系中共長武縣委常委、組織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