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明星”大學生村官,在順利通過筆試、面試,即將成為選調生的當口,卻因為學歷問題不得不辭職。這是河南省優秀大學生村官、洛陽市嵩縣何村鄉瑤北坡社區支書助理劉婭麗面臨的尷尬處境。(2015年9月21日中國新聞網)
看完這則新聞,特別是劉婭麗最后無奈的真情告白,內心不由得有一種酸楚的滋味。辛辛苦苦念完8年大學,勤奮努力當好大學生村官,奮力拼搏激戰千軍萬馬通過選調生面試和筆試,就在幸福時刻即將到來那一剎那,卻因為十多年前寒窗苦讀換來的文憑被認定為“假文憑”而風云突變。面對劉婭麗對自己的父母、兒子、朋友、老鄉真情的流露時,筆者認為這紙“假文憑”不該讓她的公務員夢“卡殼”。
劉婭麗雖然是通過當年洛陽市政府和洛陽師院在特定時期下作出的特殊決定才走進大學校園的,當正如學院老師們所說,劉婭麗她們和其他學子一樣接受了學校的正規教育,和他們同處一片藍天,同樣地吸收了知識的營養。應該說她們除了進門檻的方式有所不同外,其他方面與該學院的學子基本上都一樣。這一點從她畢業后能夠考上大學生村官,能夠通過選調生公開招考的筆試、面試就足以證明她的幾年大學生活絕非浪得虛名。況且,這張不被國家教育部和河南省教育廳認定的“假文憑”的責任并不在劉婭麗他們身上,當初這張文憑不能被更高一級認定,就應該提前告知,但當時他們的“入學須知”和讀書過程中并沒有相關機構向他們說明過,現在到了關鍵時期,才道出當年的真相,分明就是在愚弄這群學子。更何況,劉婭麗手上的這張“假文憑”能夠通過大學生村官的審查,說明還是有人認可他的真才實學的。
事實證明,當前大學生的文憑僅僅是他們求職就業的一塊“敲門磚”,能夠通過公考招考并且能勝任工作崗位與文憑的高低之間的關系正在淡化。社會上出現的“高分低能”“高學歷低能力”的現象也不是沒有。國家通過公考招考錄用公務員,是在為國家選拔人才,看重的更多是水平與能力,初始文憑僅僅是一個“通行證”。劉婭麗能夠在千軍萬馬中走完獨木橋,本身就說明了其所具備的能力。再加上,她在擔任大學生村官期間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所贏得的群眾的口碑,被河南省表彰為全省優秀大學生村官所獲得殊榮,以及在被這張“假文憑”無情地擋在公務員門檻外所表現出來的理性,都證明了其所擁有的真才實學。這樣優秀的人才,正是國家需要的人才,正是群眾所盼的人才,也是組織希望擁有的人才,絕不能因為簡單的一張所謂的“假文憑”就讓一個人才的成長之路被堵塞。
劉婭麗手中的這張文憑之所以被認定為“假文憑”,根源還是因為當時洛陽師院擴招時僅僅征得了洛陽市政府的同意,并沒有報經河南省教育部門乃至國家教育部門的許可,這樣的“私生子”文憑也成為了卡住劉婭麗公務員夢的“鎖骨功”。作為“私生子”的人,國家都賦予了其生存權利,賦予了其合法公民的地位,因為“私生子”本身沒有錯。同樣地,劉婭麗她們這樣的學歷“私生子”本身也沒有錯,也應該享受到和作為“私生子”人一樣的公平待遇。也許有人會說那樣對于當年參加高考的高三學子有失公允,但事情已經發生,事實也客觀存在,更何況數量也不眾多,解決過去特定時期的歷史遺留問題采用特事特辦的方法也不是沒有先例。有關方面應該妥善處置這件事情和劉婭麗她們這120名私生子學歷的合法性問題。
公開招考公務員是在選拔人才,公開公正公平和“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人才選拔的關鍵。劉婭麗手中的文憑因歷史原因成為堵住其公務員路的“一格”,這“一格”不是劉婭麗的錯,有關方面應該“不拘”。既然不是劉婭麗個人的錯,那她就應該享受到和其他報考人員一樣的權利,才能體現公正性。否則,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他人就是不公平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