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黨史記載,在太行山根據地的部分山區,群眾還是“反清復明”的觀念,竟有二三百年不知天下事,我黨的革命前輩,耐心而細致的工作,入山進戶,獲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與支持。解放戰爭時期,在國統區的同志進工廠、進學校宣傳革命主張,組織革命運動,成功開辟第二條戰線。建國之后,更是全民運動,努力奮斗,為共和國的現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礎。曾對一張張歷史圖片深深感觸,延安時期,毛主席在一個破落的院子里召開的我黨高層會議上站立著侃侃而談;一張延安的黃河大合唱文藝匯演,廣場上,革命塔下漫山遍野的全是革命群眾……我們的革命先烈,就是這樣,在落后的中國,一步一步,通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發動群眾,發揮了人民群眾的歷史決定性作用,引領了時代潮流,建立了新中國。凡此種種,可概述為中國共產黨人“廣場辦公”的作風與優良傳統。
“廣場辦公”是一種相信人民群眾、與人民群眾在一起的方式。廣場是一個公眾性的場所,她不像辦公室那么封閉,是一個人際交流與信息匯集之地,是人民確確在在的生活。我們的民眾自組織較低,社會的自我運作并不甚完善,我們人口眾多,一兩個室內的禮堂肯定遠遠不足,但無法阻卻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自我追求。每每下午,蘭州東方紅廣場上了人民便唱起了一首首的革命歌曲,雖然他們沒有舞臺,只有自己帶的輕便擴音器掛在樹上,樂隊便可成型,誰都可以指揮,誰又都可以領唱。江蘇儀征陳集,每到晚上,人們自發的跳起了廣場舞,也有練太極拳的團體….多去去廣場,多去了解群眾的生活,是大學生村官到群眾中去、與人民群眾在一起的最好方式。
“廣場辦公”是一種實地調研、實踐作為思維。曾聽家中二哥說可能搞學術研究遠比做個村支書容易多了,可以想象我們大學所學在實踐中往往不足,這更需要我們實踐的思維、調研的思維。雖說我們的村子可能差了點,社區功能亦不完備,我們的能力也多有欠缺,但不妨礙我們對群眾生活的調查、對他們的理解,就像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湖北省巴東縣縣委書記陳行甲同志所說的到群眾中去,多開屋場院子會,多給群眾交一些政策的底,多跟群眾交交心,方是大學生村官的應為之道。
“廣場辦公”是一種切實為人民服務的途徑。有一則關于大學生村官的報告,一個女村官為了引導大家到村部搞活動,有效利用村部公共資源,每天下午都會準備好開水,歡迎大家到村部活動室、閱覽室來運動、學習。一個月后,在她的熱情堅持下,村民在村部大院跳起了廣場舞,因為這里有好的音響;孩子們在農家書屋讀起來書,因為這里有免費的家庭教師;老人們在活動室玩起了麻將,因為這里有免費的熱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的各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但常常是閑置或者是無法良好的運作,這需要我們轉變為人民服務的方式方法,從人民群眾的角度與便利出發,這需要我們的工作多鼓勵村民參與并引導村民自主的利用相關公共服務,這需要我們舉措、大學生村官的作為更加“廣場化”。
站在職業生涯的起點,大學生村官理應樹立 “廣場辦公”的思維,方可有為、當為、可為、敢為。大學生村官只有相信人民群眾,始終與人民群眾在一起,通過實地調研,努力實踐作為,才能切實做到為人民服務。(作者為
江蘇儀征陳集2016年新聘大學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