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憑借文化素質高、信息靈、想法多、身體好等優勢,到村任職后彌補了農村知識和人才存量不足的缺陷,為農村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既砥礪了自身服務群眾的本領,又為村級管理發揮著實實在在的作用。
然而,仍有部分大學生村官對政策宣傳存在“三不”情節,一是對國家政策不關心關注,要么一知半解,要么誤讀曲解;二是對政策宣傳不積極主動,缺方式,怕張嘴;三是對政策實施情況不跟蹤,不問效。
筆者認為,大學生村官要當好黨的政策宣傳員,當好農村“大喇叭”,才是服務農村的“頭號工程”,才能更好地服務于農村。
大學生村官一是要善于學習,迅速熟悉農村政策。要端正工作態度,積極轉變角色,不當“觀察員”,認真學習和細致掌握涉及農村基層的各種政策,如惠農政策、產業發展、村級管理、農村黨建等等。摸清上情,吃透政策,深入學、精心鉆,以飽滿的服務熱情投入政策宣傳中,切實增強基層工作本領。二要勇于創新宣傳方式,積極探索新方式。要敢破“玻璃門”,勇翻“圍城墻”,向農民群眾宣傳政策不打官腔,不說空話,要用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把黨和國家的涉農、惠民、利民政策和本地黨委、政府的發展思路結合起來,向農村群眾講清楚、說明白,讓群眾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三是要深入群眾中間,做群眾的貼心人。要努力把政策宣傳解讀做實做細,把農村群眾不知道、不理解而又關乎切身利益的事情講清楚、講透徹,同時架起黨和群眾之間的橋梁,積極反饋群眾愿望和呼聲,既當黨和政府的“傳聲筒”,又當好群眾的“回聲筒”,這樣才能贏得群眾的理解和信任,打牢群眾基礎,將國家各項惠民政策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