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選聘成為大學生村官以來,就成為了扶貧隊員中的一員,至今也快一年有余。通過這一年多的扶貧工作,我們取得了很多實質性的成效。部分農戶特色種植基地瓜果飄香;養殖圈里牛羊肥壯;一片片危房正逐漸變身為整齊劃一的磚瓦房……但突出問題仍然存在,有那么一部分人,勞動力俱全,卻甘心處于貧困之中,更有甚者,以成為貧困戶為榮。
有那么一部分農戶還存在這樣一種思想,“我是貧困戶,政府理所當然要救濟我”,“貧困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事,也是國家的事”。發展產業的資金發放下去,有些農戶不是拿去買苗木種子,而是拿去打酒喝。很多時候往往是政府很重視,但農戶卻不當一回事。可見,農戶的思想還沒有從根本上轉變,好吃懶做,等著政府送錢來的思想仍然存在。在思想上還沒有從政府想要“我”變好轉變為“我”想自己變好。
我想,人活著的意義便在于能夠在社會上體現出自己的價值,不說干出多大的事,對社會有多大的貢獻,至少也要做個有用的人,顧好自己的小家。而不是只要求活著只要有口飯吃,能活一天是一天的就行。身處貧困,卻甘于貧困,丟失的不僅僅是金錢,更是做人的尊嚴。所謂的社會主義公平制度,并不是一味的搞平均主義,國家走向小康社會,靠的是每一個公民的辛勤勞作。
扶貧先扶志,不光要輸血,更要造血。不光要投入資金更要轉變觀念。政府應當加大對農戶的思想教育培訓。充分地利用廣播,電視等平臺,通過播放一些成功的案例定期地向農戶開展思想教育培訓。同時,村委會也應當與各個包保單位結成對子,提高包保的的針對性與時效性,讓包保單位的領導定期給農戶做培訓,把他們優秀的思想和知識技能及時的傳達給農戶。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皩W習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很多農村的孩子并不比別人差,他們只是缺乏一個機會、平臺。通過知識擺脫貧困的勵志例子屢見不鮮。因此,要健全完善地資助政策,持續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助學補助機制,對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階段的貧困子女給予進行全面覆蓋幫扶。讓這些貧困戶子女的就學問題得到充分的保障。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扶貧不是簡單的給錢,更應該給予農戶創業路子以及知識技能。應當定期的給農戶進行知識技能培訓。村委會可以興建合作社,帶動農戶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讓農戶不斷在探索致富道路的同時,逐漸發展成為自己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