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完央視《尋找最美村官》頒獎典禮,我被10位最美村官的事跡深深打動和感染。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被一種豐碑式的榜樣力量鼓舞著、感動著,仿佛身心都受到了一次不同尋常的洗禮,從骨子里釋放出一種巨大的能量。我又一次深感作為一名村官的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陶冶為民情懷 扎根基層服務
三十歲的“記者”村官肖琳與羌寨結緣于2008年北川的災后重建,但這青春之光一去便扎根于此。用隨身攜帶的攝像機拍攝下村莊的困難,爭取外援通村路,為村民建起30萬元的石橋,為貧困學生爭取救助,幫孩子們圓夢校園。六年的扎根,他把青春奉獻給“三農”事業和羌族山鄉百姓,他用自己人生軌跡的改變,改變了地震災區平溝村的面貌。
魯甸地震中8位親人遇難,卻不顧小家、只為大家的唐正云,是廢墟上屹立不倒的主心骨,是萬人安置點的大管家,更是老百姓心中的好村官。面對親人的不解和群眾的認可,這位硬漢只能用“忠孝不能兩全”作答,他只能在北京的頒獎現場求得母親的理解,令人動容,不禁潸然淚下。
砥礪奉獻精神 開拓進取奮斗
父親在崗奮斗八年,把一個負債500多萬元的經濟薄弱村轉變成了有村級收入200多萬元的先進村。父親病逝后,為實現父親造福村莊的遺愿,女承父業,接過村官接力棒。李玉蘭深入到村民當中,了解村民的難處,幫助他們解決最直接的困難。薪盡火傳的父女兩代好村官給一個貧困小山村帶來的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打不倒的女村官姜馳為追債挨打受罵,兩年時間追欠款,拖著傷殘的腿為落后村爭取貸款,帶民致富,成為村民的主心骨。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是,“用我一個人的痛苦換來福祥村民的幸福,值!”令人感動,不禁熱淚盈眶。
收獲工作方法 凝聚民心民意
碩士學位、落戶上海、白領工作,這是多少人羨慕和追求的。但是大學生村官方月萍卻選擇扎根鄉村,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技能,組建專業合作社,引導村民種植優質水稻致富。不戀都市戀鄉土的她,為了村莊的繁榮發展,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熱血,收獲了百姓的擁護和愛戴。令我振奮,奉為學習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最美”村官雖不是改變歷史的大人物,但卻扎根在中國最基層的土地上擁有厚重的基座;他們所做的事,雖不是彪炳史冊的大事件,但卻可在他們的村落口口相傳。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他們每一位都是好樣的,因為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著中國“官”的內涵。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村莊是國家的基礎,三百萬的村官就是挺立在這基礎之上的頂梁柱。很榮幸我也是其中一員。在基層當村官的兩年時間,讓我此刻更能感同身受地體會到這一位位來自基層、帶著泥土氣息的“最美村官”們的艱辛和不易。雖然我們比“七品芝麻官”還要小,但卻是最貼近百姓的。為百姓解決困難、提供服務,為民排憂、為民解圍,這正是我們存在的價值。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在這場傳播正能量、傳遞真善美的接力中,我主動接過前輩們手中的接力棒。在這些“最美村官”的感召下,在他們榜樣光環和先鋒精神的照耀下,我對自己每一天的工作都有目標。我會以“最美村官”為標尺,時刻丈量自己、鞭策自己、規范自己,在“德、廉、能、新、創”各方面嚴格要求,真正的融入到群眾中去,服務群眾、改善民生、創業富民、樹立新風,成為老百姓的貼心人。我會大步向著“最美村官”的隊伍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