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千陽》是胡塞尼繼《追風箏的人》后的又一力作。阿富汗,戰爭,塔利班……這些在新聞里經常聽到的詞語,很容易跟政治斗爭聯系在一起,而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我們,往往無法切身感受到它帶給當地人民的苦難。讀完《燦爛千陽》,我的心靈經歷了一次震撼。
《燦爛千陽》以細膩的筆觸、生動的人物刻畫、起伏的故事情節、時空的轉換為我們展現了一副阿富汗社會的全景全貌。自由,平等,和平,發展,在我們看來極其自然的東西,于他們卻是奢望。阿富汗的婦女們,他們沒有選擇婚姻的自由;一旦結了婚,就被要求穿著布卡,不能將自己的容貌讓除了丈夫以外的其他任何人看到;她們沒有單獨外出的權利,而必須由丈夫陪伴;不幸的話,還會遭受丈夫的拳打腳踢,全然沒有反抗、出逃的權利。伊斯蘭教義就是他們的法律準繩、行為標準。塔利班時期,幾乎一切的娛樂活動被禁止,電影院、商鋪關門,就連家里也不準許有電視機的存在。你可能會覺得這是發生在久遠之前民智尚未開化、人權意識淡薄的時期,然而這些卻真實地與我們所處的時代共存。
《燦爛千陽》更像一本自述,當事人輪流來講述自己年少時的時光和后來的共同經歷。小說里兩位女主人翁,瑪麗亞姆和萊拉,她們本應無太多交集,可從萊拉的母親,到萊拉的出生,再到萊拉在瑪麗亞姆家門前看到扎里勒的轎車,其實生活一開始就埋下了伏筆,割不斷千絲萬縷的聯系。瑪麗亞姆,私生女的身份,終其一生無法抹去,雖然和母親住在深山叢林掩映的泥屋里,對外面熱鬧的世界有著無限的向往,而此時的她沒有想到,多年以后回想起來,這其實是她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相對自由,有對自然的好奇,有對未來的期望;娜娜的離世,父親的懦弱和向世俗的妥協,徹底將她推向苦難的深淵。相比之下,萊拉更幸運一些,她有一個知識淵博、寬厚智慧的父親,有一個青梅竹馬的玩伴和戀人,她也毫無保留地把愛給了愛人塔里克;后來,終因不可抗力因素,落入惡棍的魔爪,曾經的美好,在此時成為了不可承受之重,因為從天堂掉入地獄,這天壤地別的生活能讓人痛苦地死掉。命運的陡然反轉,成就了萊拉和瑪麗亞姆的相遇、相知和不可能的友誼,甚至似母女深情。共同操持家務,互相支撐抵抗丈夫的暴力,難得愜意的晚上一起看星星品嘗點心和茶水。萊拉的女兒阿茲莎重新帶給了瑪麗亞姆生活的彩虹,她第一次真切地感覺到了被關注、被需要,感受到了尊嚴和價值。慈祥溫柔而又堅強的瑪麗亞姆,成了萊拉的精神支柱,她在最后勇敢地選擇完成了對愛的救贖。
縱然有太多的苦難,但是高貴的精神永遠戰無不勝,像太陽一樣散出萬丈光芒,溫暖著心靈、照亮著道路、砥礪人前行。我們中華民族也曾經歷過水深火熱和深重災難,我們偉大的人民用犧牲和奉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安寧、生活幸福。
請感恩并珍惜和平、自由、平等的時代。 (作者為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鎮大學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