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基層工作,直接面對群眾,應以“干”為先,敢闖敢干,努力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業績贏得群眾的認可。
但在現實中,有一些村官看似在干,實則只是“跟風趕場”。主要表現為:有的干工作無思路、無想法,跟著別人走,缺乏主觀能動性。人家創業養雞,他就圈欄養羊;有人投資經商,他也設攤賣貨,結果血本無歸。有的工作縮手縮腳,瞻前顧后,滿足于做“傳聲筒”、“收發室”和“打字員”,不能獨擋一面。
大學生村官要走出“跟風趕場”怪圈,做一名敢闖敢試的新農村建設領路人,應立足自身實際和村情民意,定好任期目標,細化落實措施,然后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主客觀條件,一步步向目標邁進,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敢闖”還需“會闖”。首先,要有能力“闖”。要注意向書本和實踐學習,尤其要注意向農民群眾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當遇到困難和阻力時,在處理難點熱點問題時,能虛心地向村干部和農民群眾請教,日積月累,處理農村工作就會駕輕就熟,迎刃而解。其次,“闖”要有定力,不亂闖。確定目標后不能一暴十寒、輕易改變;同時,也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能獨立地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結對一起“闖”。平時工作生活中有較強的團結協作意識,與所在村“兩委”班子成員關系融洽,開展工作時相互給力。注意做好上下聯絡協調工作,對下注意傾聽群眾意見呼聲,多為群眾辦實事好事,做群眾的貼心人,能把群眾動員起來開展工作;對上能及時溝通交流,爭取上級支持,做好各項惠民政策的兌現落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