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層調研,敢于觸及問題,善于破解難題,是這次浙江省大學生村官工作現場推進會的一大亮點。帶給我們的啟示是,在倡導大學生村官“沉到底”的同時,從事大學生村官工作的同志更要“接地氣”。這是因為每一項措施的出臺,每一項政策的制定,都關乎當地大學生村官群體的成長導向。只有對基層情況了然于胸,才能對準焦距,找準穴位,做出切合實際的科學決策。
全國實施大學生村官計劃已進入第5個年頭了,大學生村官工作站在一個新的平臺上,順應新情況,破解新難題,既要完善制度設計,也要探索實現路徑。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何凝聚社會共識,進一步營造村官成長成才的良好“生態環境”?如何創新培養載體,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如何強化激勵考核機制,保證干得好的村官出路好?如何拓寬流動渠道,實現期滿村官多維發展?這些問題都需要從事大學生村官工作的同志下一番苦功夫,深入基層涵養智慧,真正發現村官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
實際工作中,少數人往往注重“架天線”,而不注重“接地氣”。或者滿足于傳達領導的講話精神,轉發轉發文件,坐在辦公室里做規劃;或者表面上深入一線,實際上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由于做不到身入心入,自然聽不到心聲、得不到諍言。有一位從事村官工作的組工干部說得好,“村官在哪里,我們就應當經常出現在哪里。村官在工作生活上的訴求,就是我們工作的著力點。”
俗話說,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作風,應當成為從事大學生村官工作的同志共同遵循的行為取向。只有放下架子,撲下身子,帶著責任,帶著感情深入調研,才能不斷給自己“充電”,確保腦子里有“點子”,肚子里有“墨水”,工作中有“想法”,也才能多一些獨立思考、少一些人云亦云,多一些真知灼見、少一些空泛之詞,多一些大膽發揮、少一些照本宣科,以不斷開辟大學生村官工作與時俱進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