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村官不在村”現象,四川自貢市委組織部開展對大學生村官“例行體檢”,查出91名大學生村官被違規借用。大學生村官為何不在村?為什么大學生村官被違規借用現象屢禁不絕?怎么實現村官變“村管”?(9月17日 中國四川基層黨建網)
針對“村官不在村”現象,相關規定其實早已有之。中央組織部、四川省委組織部和現行的《四川省大學生村干部聘用合同書》中都明確要求了選聘到村任職的高校畢業生聘用期間必須在村里工作,鄉鎮以上機關及其他單位均不得借調使用。
然而,為何大學生村官被違規借用現象屢禁不絕?怎么才能真正實現村官變“村管”?筆者認為,杜絕“村官不在村”尷尬,還需制度支持。
首先,必須完善大學生村官的選拔制度,并建立良好進出機制。完善村官選拔制度要盡可能做到“三優先”原則,即有農村生活經歷的人優先;所學專業和當地經濟發展優勢相關的優先;同等條件下,優先按照就近原則選拔本地大學生,以盡量縮短大學生村官適應農村生活,熟悉當地“三農”情況的時間。讓真正熟悉農村、熱愛農村、致力于發展農村的大學生村官扎根農村建設農村。
其次,完善大學生村官的培養管理制度。一是強化幫帶措施,促進角色盡快轉變。二是強化教育培訓,提高基層工作能力。 三是強化實踐鍛煉,提升綜合能力。 四是強化督查指導,促其履職盡職。五是強化考核激勵,樹立爭先創優意識。
最后,完善大學生村官任期目標任務制度。 實行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目標任務管理,鄉鎮黨委與大學生村官簽訂工作目標責任書,明確其年度工作目標任務,促進大學生村官自覺把工作重心與村“兩委”中心任務和重點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創新思路,積極進取,逐步逐項抓好落實,真正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
新農村建設最需要人才,把人才拉向農村的道路并不好走。因此,“大學生村官”計劃在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完善大學生村官培養機制,提高村官履職能力。使大學生村官在農村會事干,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