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報名選拔,湖北省今年又有873名高校畢業生,加入到大學生村官的隊伍里。2008年以來,全省累計選聘村官大學生9799人,實際在崗仍有4711人。(8月5日《湖北日報》)
青春是懷夢的季節,四千多名大學生村官,把夢想揣在行囊中,吃著鄉村的飯菜,講著農民的語言,穿行在農村的山山水水之間。他們用泥土墊起知識的厚度,有汗水粘牢與群眾的感情,用無悔的青春,贏得了人民群眾的陣陣喝彩。
人生之路,貴在選擇。大學生選擇了村官之路,就意味著把“成長之根”定位在基層,意味著樂于與群眾打成一片,意味著敢于面對吃苦和磨練。這個選擇,體現的是一種勇氣和自信,也是一種智慧和眼光,更是一種責任和擔當。
與之相反的是,有的大學生走出了“象牙塔”,就邁進了“機關門”。過著“溫水煮青蛙”的生活,工作在“空中樓閣”里,狀態如“天馬行空”一般。最后猶如一株缺少土壤和水分的花草,漸漸蔫萎了。個中原因,恐怕是少了“接地氣”這一課吧!
選定目標,貴在堅持。大學生村官的出路是寬泛的,倘若在村官的崗位上扎下根來,更容易讓人感受到“堅守”的人格魅力。據湖北省統計,全省在崗的4711名大學生村官中,有1071人擔任了村“兩委”干部,其中263人還擔任了主職干部。不把村官當“就業”,扎根基層干“事業”,體現的是新時代大學生人生觀的價值取向。
當前熱炒的郭美美,也是青年一員,炫富、賭博、性交易,體現的不僅是一種扭曲的人生觀,而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公眾危害,郭美美的人生追求,與大學生村官相比,顯得多么的天壤之別。
堅持之要,貴在作為。大學生村官這股新鮮的“活水”,在基層廣闊的天地里,一方面改善了農村干部隊伍結構,引領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新農村的建設,另一方面,有利于青年干部熟悉基層情況,聯絡群眾感情,苦練一身本領,這對于有志向、有擔當的青年來講,將是終身受用的財富。
常言說得好,青年時看遠,中年時看透,老年時看淡。如果年輕時不能仰望天空、腳踏實地,未來的人生又如何能夠看得透、看得淡。猶如風箏之無線,就失去了飛高的力量;幼苗之無土壤,就長不成參天大樹。“中國未來的領導人,要從了解中國最基層的情況開始”,這或許也是習總書記的初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