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組織部、財政廳等6部門日前聯合下發《關于調整大學生村干部補貼的通知》,明確自2014年8月起,我省大學生村干部工作生活補貼標準調整為:大專生每月2000元、本科生每月2200元、研究生每月2600元,分別較標準提高前增加500元、400元、400元。民族地區在此基礎上再增加200元,對年底考核合格的大學生村干部增發1個月補貼。(
“工資、補貼、福利”是街頭巷尾、茶余飯后樂此不疲的話題。眼下公務員工資改革的“雨點”未下,各方的“口水戰”就打得不開交。大學生村干部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四川,他們沒有被冷落,補貼再次調高——“加料”,在政策制定中成為受益者。
民間有語:“要想馬兒跑,就要馬兒吃得飽”。不可否認,大學生村干部要講政治、講奉獻、講擔當,不過脫離待遇一味講工作、講奉獻既不現實、更不科學。大學生村干部的生活補貼標準必須能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他們才有心思、有精力和有動力在廣大的農村“策馬奔騰”。
這次四川省調整大學生村干部生活補貼的標準,應該說標準比較高、幅度較大。例如大專生較以前標準提高500元,增長33.3%,跑贏了任何一個地方的GDP增長率,以及企業職工養老金的增長速度。進一步體現了四川省對大學生村官生活的關心和關愛,從政策層面為激發他們干事、創業上上作出努力、作出制度性安排。
“待遇、情感、事業、機會”無一不是大學生謀求自身發展的必要選項。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要盡可能為大學生村官提供更優的生活環境。大學生村干部由于畢業后就到農村工作,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就是生活問題。俗話說“安居才能樂業”,只有安排好他們的生活問題,才能讓他們扎得下根、開得上花、結得了果。
全國有20萬大學生村官,他們是近年來活躍在基層、改善村兩委班子結構的活力“因子”。雖然他們存在社會閱歷少、處理復雜問題能力不足等先天“短板”,但是他們觀念新穎、思維活躍、知識豐富,一旦被“激活”,就有無窮的激情和能量。他們為促進一方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密切干群關系等方面作出的成績有目共睹。并涌現了扎根基層、樂于奉獻的大學生村官張廣秀等一批優秀代表。
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到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聽完大學生村官冼潤霞的發言時說“要關心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生活,包括婚戀問題,給他們創造條件扎根基層、實現夢想。”四川提高大學生村干部正是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的直接體現。也許,村官這類“小官”不是大學生的終身職業,他們只是村上的一名“過客”。當村干部是無奈也好,是“跳板”也罷。大學生既然選擇了,就要立足崗位安心工作、增長知識、增長才干,在這個舞臺上盡情舞動,發揮聰明才智,歷練人生,才能讓青春無悔、夢想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