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槐樹花開》講述的是“不靠譜”小公務員馬向陽的鄉村奇遇記。一個毫無農村生活工作經驗的商務局市場科科長,一紙調令,轉眼就成了省重點扶貧對象大槐樹村的“第一書記”。從公務員到村官,從城市到農村,馬向陽感受到自己的格格不入。家族斗爭,鰥寡孤獨問題擴大化,土地流轉無人響應,原村書記戴罪外逃等等,但凡想得到的和想不到的全都在馬向陽面前一一展開。幾經挫折的馬向陽觸底反彈,絕境逢生,“馬大能耐”的“斗志”被喚醒、激發,他下定決心要撲下身子,將自己的能耐在大槐樹村這百十畝地頭上釋放到底。最終,“第一書記”任期將滿的馬向陽續簽了自己的聘任合同,立下誓言,要跟這大槐樹下的“農哥們”“農姐們”齊心協力,共同迎接將來的生活。
以往的農村題材的主旋律電視劇給我的印象往往是劇情生硬,人物比較臉譜化,不夠貼近生活,因此最初看到這部電視劇的名字和介紹,我并沒有產生太大的興趣。但最終吸引我開始看這部劇的原因有兩個。首先自己作為一名新上任不久的大學生“村官”,與馬向陽這個從城市的公務員調任到農村的村官的經歷有相似之處,心里也有著與馬向陽類似的心理落差,自身職業角色的敏感和對農村工作經歷的好奇促使我想要一探究竟,看看馬向陽這個外來的村官是如何適應農村的工作和生活,如何協調內心和外部矛盾,以此給自己今后的“村官”生活一個借鑒。
另一個吸引我看這部劇的原因,就是馬向陽的扮演者吳秀波。吳秀波是我很喜歡的演技派演員,無論是在《北京遇上西雅圖》中的靠譜大叔,還是《離婚律師》中的帥氣律師,都演繹得游刃有余、恰到好處,但始終都是以現代都市成熟男人的形象示人,此次卻參演這部鄉土氣息濃重的電視劇,還扮演“第一書記”,給人以強烈的反差和顛覆之感,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要看看吳秀波能把馬向陽演成什么樣。當然,他在這部電視劇里的表現也沒有讓大家失望,首次演繹農村角色的他,能夠把馬向陽的內心世界以及馬向陽到農村遇到的種種情況表演得自然、樸實,不露痕跡,把一個對農業、農村、農民不熟悉的下派干部演得神靈活現,有幾分執著、有幾分正直、有幾分潮流、有幾分可愛…總之,吳秀波的表演很成功、很到位,值得一看,耐人尋味。不得不說這部電視劇選擇吳秀波扮演男主角是一招明智之舉,利用名人效應為這部劇吸引了很多年輕觀眾和城市觀眾。
然而最初的新鮮感過后,令我真正投入地欣賞并喜愛上這部電視劇的最大原因,還是馬向陽這個角色本身。在電視劇的開頭,馬向陽的生活充滿著現代年輕人的時尚元素,游艇、垂釣、騎行、爬山,各種裝備一應俱全,可謂是典型的高富帥生活,然而到農村之后,住的是破舊的學校,到處是蚊子,生活條件一落千丈。生活上的艱苦是其次,最主要挑戰來自于村里人一開始的誤解、排擠,村里的各種實際困難,以及村里家族的矛盾、利益的沖突,這些都給馬向陽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阻礙。然而馬向陽并沒有心存傲氣,也沒有悲觀沮喪,他始終保持的是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來面對這一切,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始終面對著陽光,微笑著去迎接困難,解決困難。這些困難不但沒有打垮他,反而給他原本平靜得略顯懶散的生活帶來了新的沖擊和挑戰,激發了他的斗志和創造力,最終運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團結全村的老老少少,改變大槐樹村的舊面貌,共同走出大槐樹村所面臨的困境,為大槐樹村明天的發展創造新的機會。
我很羨慕馬向陽,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像馬向陽一樣的“村官”,像他一樣懂得調適心態、樂觀面對困難,像他一樣做事辦法多、溝通能力強,更像他一樣擁有高遠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在村里不管是一年兩年還是三年,不能荒廢時光,得過且過,而是要干出點成績來,不負組織和群眾的期望,也給自己的人生篇章畫出一道亮麗的彩虹。
其實我更喜歡這部電視劇的另一個名字,很有詩意,充滿生機——《槐樹花開》。如果說“馬向陽下鄉記”這個名字描述的是一個故事情節,那“槐樹花開”描述的就是一種意象,一幅令人遐想和向往的美景,一扇站在現實望向夢想的窗戶。(北京東壩鄉大學生村官 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