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不管是在老師、同學還是家長的眼中,我都是一個不僅學習優秀,生活中也很優秀的孩子。我就在各種的贊許聲中自信的長大了。可是上大學以后,我的自信漸漸沒有了,因為我發現自己的成長路上缺少了最重要的東西——書。在大學老師的影響下,我盡量的彌補曾經的缺失,學習成績依然優秀,但是在別人看不見的內心深處,只有自己才能感覺到那樣的缺失是不可能再被找回的。我不期望兒子的未來有多么的輝煌,也不強求他能有多么的成功,只希望他能擁有平凡的幸福,完整的幸福,少一些缺失。
《朗讀手冊》中作者用大量的事實和數據證明著從小給孩子讀書的重要性。我想如今的大多數家庭里面都已經意識到書對孩子的重要性了,不過有一點現在大多數父母還沒有完全意識到,即父母對書的態度和從小陪著孩子一起讀書更加重要。這樣的父母在我的身邊也不少,他們在看電視、玩游戲,嘴上卻說“你應該去看書,你應該去做作業。”這就像《士兵突擊》里吳哲看著袁郎在訓練他們時打電話和朋友聊天約吃飯一樣的感受啊。孩子們又怎么會自覺自愿的讀書做作業呢?
《朗讀手冊》的作者吉姆·崔利斯說得對,讀書應該是我們的休閑娛樂時的享受。要怎樣培養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作者從朗讀的要領與禁忌,持續默讀,朗讀和閱讀環境都做了詳細的說明,個人認為很有參考價值。其實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一個不愛讀書的成年人,如果有一個人每天給他讀故事,陪他一起閱讀,和他一起討論分享,有一天他也會愛上閱讀的。
閱讀帶給我們的體驗是其他任何方式也替代不了的,我已經愛上了閱讀,我希望我的朋友,我的家人也能愛上閱讀。我會把閱讀作為一種事業來經營,而這項事業的終身合作者就是我的愛人和兒子。(作者為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鎮高莊村大學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