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部暢銷作品《我與世界只差一個你》出版僅7個月,近日,90后“高顏值”作家張皓宸又推出了新作《謝謝自己夠勇敢》,在其百度貼吧上,已有近萬名各地粉絲激動地曬出自己在簽售會上獲得的張皓宸簽名。而在今年出版了文集《我們都一樣,年輕又彷徨》的北大90后雙胞胎兄弟苑子文、苑子豪,也于近期完成了他們的“第二輪全國巡簽·握手簽名會”。在其新浪微博上,兄弟倆發送的任何一條狀態,幾乎都能瞬間收到幾萬條“秒贊”。
可是——稍等,張皓宸是誰?苑子文、苑子豪又是誰?盡管在今年的上海書展上,包括張皓宸等在內的一大批90后作家,都分別吸引了數千讀者到現場購書、求簽名,其“吸睛”和“吸金”能力,早已不容小視,但這個問題仍令主流文學界“一頭霧水”。
明星?藝人?作家?
“傳統文學的評價體系是這樣的:你向專業期刊投稿,專業的編輯看過之后,認為值得發表,你的作品才會進入主流文學評論界的視野。但他們(90后寫手)不這樣……你在網上有很多粉絲,可是我們卻看不到你的作品, 所以也就無法對你作出評價。”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檸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
梁鴻鷹、賀紹俊、彭學明等多位著名文學評論家也對中國青年報記者坦言,“沒看過90后作家的作品,不甚了解”。
的確,對生長于互聯網時代的90后來說,“向期刊投稿”的概念幾乎無異于“史前文物”。作家出版社發行部的工作人員楊毅(化名)參與過不少90后作家作品的推廣工作,他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90后作家會自然而然選擇接地氣的網絡終端來推銷自己,包括APP、公眾號、手機客戶端等等,比如韓寒主導的內容聚合平臺 ‘ONE’, 再比如故事分享平臺 ‘犀牛故事’ ,都是深受年輕人喜愛的閱讀媒介?!?/p>
成名渠道的多元化,成為90后作家的天然優勢。以張皓宸為例,2013年,他憑借一組在衛生紙上繪制的漫畫“那些你很冒險的夢”,在微博上一炮走紅;此后,他成為 ‘ONE’的常駐人氣作者,并趁熱打鐵陸續出版了短篇小說集《你是最好的自己》《我與世界只差一個你》等。就在今年,他還參加了湖南衛視綜藝節目《天天向上》,節目首播當晚,“張皓宸”三個字便躍居微博熱搜首位;很快,他又受邀擔任《一站到底》《我愛記歌詞》等綜藝節目的嘉賓。
如何界定其身份,作家,明星,還是藝人?張皓宸理直氣壯地回應中國青年報記者:“時代在變,這是好事!沒人規定寫書的就必須窩在家里,就像沒人規定一個人必須活成什么樣子?!?/p>
僅從“作家”的身份角度評價,張皓宸曾被媒體質疑“寫的故事太雞湯”;但粉絲們言之鑿鑿:“讀起來就是很溫暖!” 某種程度上,張皓宸滿足了粉絲對于“暖男”的全部幻想:濃眉大眼顏值高,溫和幽默愛耍寶。
被譽為“北大史上最帥雙胞胎”的90后作家苑子文、苑子豪也是如此。盡管二人曾經是一對小胖墩,但在雙雙考上北京大學后,瘦身效果脫胎換骨,其勵志文集《愿我的世界總有你二分之一》一經推出便火遍全網。兄弟二人在寫作之余,還參與了多檔綜藝節目,并開始涉足化妝品創業。
在楊毅看來,選擇“刷臉”是90后作家的普遍趨勢?!案黝悆热萜脚_和出版社都會按照明星的方式去包裝作家,在作品封面印上作家頭像,等等。對90后作家來說,僅僅文筆好是不夠的。以前,其貌不揚者也能寫書,但現在,顏值低的作者寫的東西恐怕很難受追捧?!?/p>
文學評論家白燁曾在某個出版推介活動中見過苑子文、苑子豪。他對中國青年報記者回憶:“感覺他們像是兩個青春飛揚的小明星……我簡單地了解了情況,知道他們是專注于流行性青春文學的??梢哉f,他們的文學寫作才剛剛起步,之所以贏得大量年輕的粉絲,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雙雙考上了人們羨慕的北京大學,被青少年看成了成功的典型、青春的偶像。”
白燁強調:“苑氏兄弟、張皓宸等人的讀者影響力、市場號召力,表面上是市場營銷的勝利,背后則是粉絲文化的崛起。這從嚴格意義上說,是一種文化現象?!?/p>
只寫碎片化作品?
不可否認,相比傳統文學,90后作家的作品有一個共性:短,甚至,碎片化?!罢麄€社會、尤其是年輕一代的閱讀習慣,愈發趨于短平快”,楊毅表示,“另一方面,讓90后作家寫幾十萬字也的確有難度”。
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苑子豪坦率承認:“我有過寫長篇的念想,但是目前確實還不具備駕馭長篇小說的能力。實話實說嘛,我在寫作手法、內容深度、思想層次上,跟寫作圈的前輩們比起來,都有很大差距?!睆堭╁芬矊χ袊嗄陥笥浾弑硎荆骸坝谖叶?,確實自覺不夠資本和經驗寫一部長篇作品。目前,以我的年齡閱歷,寫短篇故事讓我更有自信?!?/p>
不過,對于90后作家寫作“碎片化”的傾向,學界存在不同看法。張檸認為:“碎片化的東西是沒有力量的?!彼赋觯膶W作品的價值要放在歷史維度里考量,如果作品脫離了歷史維度,純粹表現個人的小趣味,那是沒有長久生命力的。白燁也表示:“90后還在成長中,發展中,他們的長處與短處,都在于過于貼近流行,迷戀市場,受制于粉絲,尤其是那些偶像型作者和流行性寫作更是如此?!?/p>
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眼中,90后作家的創作風格本身就是時代的烙印。張頤武曾公開表示,“90后生活在中國發展比較順暢的時候,溫飽有余,受過較好的教育,沒有遭遇大喜大悲,日常生活中失個戀可能就是大事。反觀過去,犧牲、苦難、生活的艱窘都是稀松平常的事。他們的體驗和前幾代人不同,但同樣有許多生活的挑戰”。
張頤武還預言,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年代一定會沉淀下來一些東西,“在日后會有90后純文學作家的出現”。白燁則指出:“其實,90后寫作者中,也有一些是逐漸靠近嚴肅文學的,這些人文學素養相對較高,但影響有限,還需要進一步觀察?!?/p>
事實上,一些90后作家早已蠢蠢欲動,開始試水長篇創作——起點中文網的簽約作家、90后姑娘金子息就是其中之一。她已經完成了一部10萬多字的青春文學題材長篇,準備修改潤色后再出版。金子息并不掩蓋自己的雄心,她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我就是喜歡純粹的小說創作,注重在內容和結構上多下工夫,而且盡量讓讀者看到很多意想不到的轉折、結局?!?/p>
在90后暢銷作家李尚龍看來,“寫長篇”其實是很多90后作家內心的一個夢?!笆紫龋骷铱偟妹鎸κ袌?,有時間、精力去讀長篇大作的人還是少數;其次,90后作家也在逐步積累沉淀的過程中。”
李尚龍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自己曾經和一位同為90后作家的朋友閑聊,對方慨嘆:“這輩子的情懷就是寫一部長篇!哪怕賣不出去,哪怕出版社的人來打我,也要寫。哪怕等到我四五十歲了,自己攢錢出書也要寫?!?/p>
一雞多吃,全產業鏈經營作品
盡管情懷在遠方,但用楊毅的話說,“這終歸是一個快錢時代”。楊毅接觸過各種年齡層的作家,感受頗深的一點是,“很多老作家對于能出書這件事本身就已經很滿意了。但90后作家會關注更多:我的作品有沒有可能排成話劇?改成動漫?拍成電影?”畢竟,現在網絡上二流寫手的作品改編權都能賣個幾十萬,紙質出版業已經被全產業鏈IP經營的大潮徹底卷入了。
對于作品改編,受訪的90后作家都不假思索給出答案:“當然有必要!”
在作品的產業鏈經營方面,張皓宸可謂是90后作家中的佼佼者。眼下,他的文集《我與世界只差一個你》中,已經有5個故事引來多家影視公司爭購影視版權,韓寒也在與他溝通改編事宜。張皓宸表示:“我的文字偏影視化、電影化一些,我在寫的時候腦中就有影視畫面,其實更像一個影視故事大綱?!?/p>
一些90后作家“想得更遠”。出版過《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等暢銷文集的90后作家盧思浩曾對媒體表示:“我的終極目標肯定是自己當導演,不過眼下準備先做編劇,因為我自己是寫故事的,應該有這個能力?!?/p>
90后作家作品的產業鏈開發,其模式正逐步細化。以起點中文網為例,旗下90后作家的作品,版權劃分常常會分為電影、電視劇、網絡劇、舞臺劇、游戲等多種類型,一部作品可能涉及到幾個合同、幾個合作公司。相關流水線作業也日益成熟:制作公司會評估90后作家作品的人氣,買斷版權,接洽當紅明星主演,然后在社交平臺炒作話題。
“90后作家的作品往往有良好的群眾基礎,粉絲力挺,作品改編后的市場可以預期。”楊毅說。此外,90后作家作品的改編費相較傳統知名作家的作品低。
現實的環境,讓眾多90后作家并不把“寫作”視為一輩子的飯碗。張皓宸說:“寫作對我而言只是興趣,不會是終身職業?!苯鹱酉⒁矊τ浾咛寡?,自己“從沒有想過把作家當做終身職業”,而且“百年之后,我和我的文字可能會一起老去”。而根據李尚龍的觀察,“市場上寫得好、賣得好的,大多不是職業作家,都有自己寫作之外的一份職業?!彼⒉幌M约撼蔀橐粋€“悶著頭寫作”的人。
張檸說:“不管是幾零后作家,只要真的把心放在文學本身,是完全有可能創造出超越時空的、真正有力的經典作品的。”畢竟,90后終會長大,90后作家的讀者群抑或是粉絲群,也終會長大,終將深入生活和生命的本質,終會需要在文學中尋找靈魂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