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懷集縣冷坑鎮紅村村里一百多畝的貢柑地里,一棵棵貢柑樹正茁壯成長,期待著來年結果豐收。“這個果園傾注了我所有的心血,希望它能讓紅村村集體和村民走上致富路。”望著自己一點一滴建起的果園慢慢走上發展正軌,大學生村官李天威的眼里充滿了欣慰和希望。
毅然放棄當工程師的夢想,一心扎根農村創業和帶動村民致富,在別人的眼里,李天威這個決定真的很傻,有點不切實際,但他卻覺得累并快樂著。近日,記者跟隨這位大學生村官,來到了他租種的果場,聽他細述創業之路。
一改初衷 毅然下鄉當村官
學習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李天威,最初的夢想是當一名工程師。“小的時候曾在農村里生活,那種窮苦的日子現在想起還特別深刻。”由于在農村里挨過窮日子,李天威自小就一心想到外面闖闖。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天威了解到華西村黨委書記吳仁寶帶領農村致富的先進事跡,這讓他很受感觸。“原來改變農村落后面貌有成功的范例,我們年輕人其實也可以回農村成就一番事業,讓村集體和村民走上致富路,過上好日子!”提到當時自己下鄉的初衷,李天威如是說。
揣懷著新的理想與目標,李天威決心去考大學生村官。2013年6月,李天威順利通過了懷集縣第二批大學生村官考試,當上了冷坑鎮紅村村的支部書記助理。不過剛開始時那些收發文件、撰寫材料等日常瑣事一度讓李天威感到困惑迷惘。“農村天地大有作為,可‘為’什么?怎么‘為’?”夜深人靜,李天威總是捫心自問。很快,他找到了“創業”這個答案,從迷惘中重拾了激情。
起早貪黑 為創業不斷耕耘
2014年,李天威順利租下了村集體150畝的山地。眼光過人的他充分利用懷集的氣候、土壤特點,將租來的山地全部種植貢柑。之后李天威每天起早貪黑,堅持到基地監工,并與工人一起工作,苦心經營著自己的創業夢想。
不過農業項目資金投入大,見效慢,基地很快出現了資金周轉不來的難題。為解決果場運作資金,李天威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學、朋友合伙經營果場,讓資金問題得到初步解決。2015年3月,李天威進一步擴大了果場的種植規模,他又在藍鐘鎮古城村租賃500多畝山地發展砂糖桔種植。
經過不到兩年的時間,李天威的種植基地由150畝發展至650多畝,果苗種植數量達3萬多棵,累計投入資金500多萬元,基本上形成了產業化、規模化的現代化農業種植模式,預計到2018年可達到1000多萬元產值。而李天威壯大發展的步伐還沒停下來,目前,他正在申請東亮式貸款,準備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
帶動致富 不忘下鄉初衷
創業路越走越順,但李天威始終未忘記自己扎根農村的使命。“一個人成功那僅僅代表著個體,要大家一起富起來才是真正的富有。”
近兩年來,李天威還帶頭成立起農產品種養專業合作社,主要經營砂糖桔、貢柑種植及銷售,至今已發展社員207名。在李天威的影響和帶動下,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紅村村共有十幾戶村民參與砂糖桔種植,目前,全村砂糖桔種植面積達1000多畝,產業帶初成雛形。同時,他利用種植基地大量的用工需求,帶動了周邊300余人就近就業,使農村富余勞動力得到充分利用。在幫助群眾致富上,李天威還積極帶動紅村村的黨員開展黨員聯系農戶發展種養業活動,讓群眾勇于創業,從而更好地推動全民創業致富。
“接下來,我希望繼續探索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決心走產業化道路,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條帶動一方人創業。”對于未來發展的藍圖,李天威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