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派大學生到農村基層工作是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人才戰略工程。為使大學生村官能夠早日成為業務上的能手、工作上的強手、服務上的硬手、建設上的抓手,依靠組織部門共同打造”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實干型”村官團隊尤為重要。
打造勤思好學的“學習型”村官隊伍。從實際出發讓村官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通過業務專題輔導、觀看先進村書記事跡片等形式,每月組織部門組織一次村官學習,通過集中和自學等形式,督促村官養成自覺學習、自我提高的良好習慣。利用微信群、QQ群、飛信等方式,發送時事政治、黨建新動態、農村惠民政策法規等,方便村官及時學習了解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以及先摸先進事跡,幫助凈化組工干部思想靈魂,增強村官黨性觀念。促動每名村官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并“將學習作為一種行為習慣、一種生活狀態、一種人生態度”。
打造銳意進取的“創新型”村官隊伍。本著精業務練特長的原則,以“爭創優秀村官”為主題開展活動,通過活動交流村官可以經驗共享、難題共解。每月組織開展一次大學生“村官”座談會,要求每名大學生“村官”每月寫一篇工作心得體會在會上交流,對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大家一起討論、解決,做到共享經驗、共解難題、共同進步。同時,為有效開闊他們的視野,組織他們到新農村建設示范點、黨建示范點、各工業基地參觀學習,使其從中受到啟發教育,從而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激情,提高開拓創新的能力。努力使村官隊伍成為創新思維最活躍、創新動力最強勁、創新成果最顯著的新型后備干部隊伍。
打造一心為民的“服務型”村官隊伍。結合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和黨的群眾路線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引導大學生村官通過各項“愛民親民惠民”載體活動,拓展大學生村官為民服務辦事的平臺,讓村官為群眾做好事、解難事、辦實事。根據大學生村官專業特長,成立服務分隊,輪崗換位、組隊下村,有針對性的開展服務,并建立大學生村官連心群眾卡,提供"零距離"服務。組織大學生村官開展“村官志愿服務”活動,與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殘障兒童等社火弱勢群體"手拉手",讓村官不止服務村民更要做社會群眾的"貼心人"。
打造踏實肯干的“實干型”村官隊伍。從規范制度入手,建立健全大學生村官日常管理制度,嚴格考勤、請銷假、離任等規定,明確鄉(鎮、街)等上級部門不得隨意抽調大學生村官,確保其安心在村工作;職責分工制度,每名大學生村官包保一個村(居)民小組,組織開展民事代理、文體活動等,賦予實職進行“壓擔式”培養;工作紀實制度,實行每日一記,還原履職過程,進行日常化、動態化管理;履職監督制度,開展承諾踐諾活動,公開亮身份、亮責任、亮措施,廣泛接受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