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大學生村官崗位性質為“村級組織特設崗位”系非公務員身份,按聘用合同管理。就大學生本身來說,每年有大批畢業生涌入城市、涌入市場,職業崗位供不應求、“僧多粥少”,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選擇到農村擔任大學生村官,不僅可以減輕大學生就業壓力,還能充分利用大學生這一資源,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把自身專業知識運用到新農村建設中,在農村這一“農業大學”課堂中再鍛煉、再深造、打基礎,為下步發展奠定基礎。大學生村官要有“為”需正確認識村官這個“位”,充分發揮“位”的職責。
大學生村官是推進我們黨的基層事業不斷前進的生力軍,是干部隊伍保持蓬勃生機與活力的重要元素。這些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視大學生村官的培養和發展,但隨著社會的變革,新形勢、新條件下對大學生村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學生村官要定“位”。搞清楚當大學生村官是為了什么?是當初解決就業難的一個跳板,還是今天積累經驗“墩好苗”的一次歷練?明確職責,盡快進入工作角色,以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勇氣和擔當,靜下心、沉下身、為扎身農村搞建設找準“位”。
大學生村官要“為”。到農村做什么?怎么做?要戒除書卷氣,說農村話、干農村事。利用自身優勢,幫助基層村委會寫材料、填報表、建臺帳,做為群眾宣傳推廣政策的“傳話筒”;做為農村發展諫言獻策的“諸葛亮”;做參與村務管理的“助推器”;做帶頭創業富民的“領頭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