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江西東鄉縣鄧家鄉嵇坊村的致富帶頭人。短短兩三年間,這個2011年還在全鄉年度綜合目標考評中倒數第一的小村莊,因他成了小有名氣的“花果山”。(新華網)
“我是農民的兒子,農村還是窮。農村要富起來,這就是我考村官的理由。”為了用自己所學,盡自己所能讓農村富起來,2012年,梁志強放棄沿海城市公務員身份回鄉考村官,任嵇坊村村黨支部書記助理。選擇,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村官,留下了他的責任擔當。
因為最初的選擇,梁志強進村入組,上門到戶,通過走訪,他了解到群眾對發家致富普遍渴望,但找不準方向。2013年,梁志強帶領全鄉7個村官成立大學生村官創業百畝苗圃示范基地,進行花卉苗木種植及銷售,當年凈賺40萬元。這在村里炸開了鍋。在他的示范帶領和幫助下,目前,投入苗圃產業的村民有20多戶,人均增收超過3000元。基地還吸引了一些龍頭企業入駐,最終形成千畝苗圃抱團效應。從他的找不準方向到龍頭企業入駐,從全鄉年度綜合目標考評中倒數第一的小村莊,因他成了小有名氣的“花果山”再一次印證了,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天地可以大有所為。
雖說村官不是官,可也關系著整個村落的發展前景,關系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伴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新一代大學生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胸懷祖國、立足農村,服務三農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促進了新農村的的建設和發展,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一支重要力量。優秀的大學生放棄高薪職業,舒適的就業環境來到條件艱苦,經濟發展滯后的農村,實現的不僅是個人價值,更是對社會責任的承擔。大學生在基層的歷練,迎接的挑戰,不僅成為了自己人生的寶貴財富,也將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資源。猶如梁志強眼中的農村美景如畫,如果能因地制宜開發好這一資源,不僅能留住鄉愁,還可以成為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新動力。
隨著我國人才戰略的縱深覆蓋,生于斯長于斯的農村情結,把許多大學生的夢想編織在廣闊而大有所為的農村,時代使命,賦予村官敢拼敢想敢為的英雄氣魄。作為新形勢下的大學生村官,他們正用自己的實踐,用自己智慧,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繪就農村新畫卷。